close

  右銜深圳前海,下承珠海橫琴。伶仃洋上,幾隻白鷺偶爾飛過,很快沒入岸邊的紅樹林。這是中山翠亨新區,一個承載著該市步入“海洋時代”的全新平臺。
  自今年被列為珠三角重大區域發展平臺之後,隨著省委、省政府打造珠江口西岸沿海沿江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戰略的深入,利用中山港區和橫門水道優勢,翠亨新區還將成為聯手高欄港區、大廣海灣和銀洲湖,推動珠江口西岸沿海沿江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發展的重大平臺。
  今年以來,中山市明確了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統領,以穩增長和保穩定為工作重點,以確保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扎實成效、確保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確保民生福祉有新的改善為目標的“一改兩穩三確保”的工作重心,通過調結構、促技改、優存量、擴空間、強補位等舉措,全力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戰略部署——通過開拓創新之魄力,共譜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這一“珠西亮點”產業;通過擴容提質之勇氣,塑造“星月同輝”的產業格局,為努力打造中山經濟發展升級版、建設更加美麗中山夯實物質基礎。
  調結構
  推先進裝備製造業搶占行業制高點
  “要把珠西裝備製造產業帶打造成結構調整新亮點。”在不久前舉行的加快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暨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工作會議上,珠西裝備製造業再一次被提到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高度。
  珠西裝備製造業之於中山市新一輪大發展中的角色和作用不言而喻。今年5月,省委書記胡春華到珠中江三市調研時強調,珠中江片區應結合自身特點,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把先進裝備製造業作為主攻方向,打造珠江西岸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山市委書記薛曉峰表示,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中山正積極謀劃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立足中山臨海裝備製造基地、翠亨新區先進智造區產業基礎,努力引進更多掌握自主核心技術、帶動輻射能力強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優質項目。經過多年發展,中山在智能製造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裝備及高倍聚光型太陽能發電成套系統、醫療器械等領域產業基礎較好,擁有一批龍頭企業和重點產品。
  2013年,中山全市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企業近700家,今年預計實現產值2000億元。其中,“激光動態無掩模光刻設備”、“高功率光纖飛秒激光器”等設備打破了國外壟斷,搶占了行業制高點。
  促技改
  以技術攻堅推動產業鏈向高端躍升
  近日,中山市“加快裝備製造業發展暨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工作會議”,從帶領100位企業家現場觀摩到現場討論整整開了一天。中山今年前三季度技改投入近80億元,比增將近80%。《關於進一步促進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的實施意見》(中府辦[2014]30號)再一次向占全市經濟總量的98%以上的非公經濟釋放了政策紅利——這項政策明確了中山從今年到2016年全市技術改造投資的目標、任務和主要工作舉措。
  以產業技術創新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已然成為中山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當前,中山市正在鼓勵企業提升產業信息化水平,推動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推動產業鏈向高端躍升。在此過程中,不乏大量的企業投入:中山市格蘭特事業有限公司承擔的“新型技能環保牆體材料可鋼化”、洋紫荊油墨(中山)有限公司的“環保油墨生產線(二期)升級技術改造項目”、廣東珠江橋生物科技的“4.4萬噸高鹽稀態醬油及複合調味料項目”等18個投資超億元的技術改造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
  中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良賢透露,中山市還通過設立市工業發展專項資金來扶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從2011年到2013年間,全市共安排了6300多萬元資助重點技改項目147個,有力撬動了企業的技改投資,推動產業鏈向高端躍升。
  優存量
  以專業鎮創新構建現代產業集群
  2014年元月,大涌鎮正著手緊鑼密鼓地部署2014年工作,加緊推進《中山市大涌鎮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綱要(2013-2020年)》的貫徹落實——這是中山首個鎮區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綱要,跟以往針對產業的轉型升級不同,《規劃綱要》是一個為該鎮整體升級所制定的“轉型地圖”。
  作為一個擁有16個省級專業鎮、33個國家級產業基地的地級市來說,如何實現專業鎮和傳統優勢產業的“華麗蛻變”,是當前轉型升級所面臨的重要命題。去年底,省委書記胡春華到中山調研產業轉型升級工作,寄語中山要做好存量的文章,推動轉型升級,這也為中山專業鎮的轉型升級指明瞭方向。
  改革之路,任重道遠。今年以來,中山市再一次明確了以專業鎮轉型升級為抓手,構建現代產業集群經濟的工作部署。根據規劃,該市將以專業鎮綜合服務平臺為依托,在全省率先試點開設“技術服務超市”,重點推進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專利服務、融資擔保等服務機構建設,為破解“星星多月亮少”難題提供技術支撐,有力促進“星月同輝”格局的形成。而大涌鎮,就將承擔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試驗田”角色,其轉型探索可為其他專業鎮提供可複製的經驗。
  與此同時,包括小欖、古鎮等在內的傳統專業鎮也在積極謀劃轉型出路。目前,包括小欖生產力促進中心以及工業設計產業園、古鎮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在內的科研、人才平臺正逐步完善,幫助扶持各鎮區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擴空間
  加快平臺建設謀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就在不久前,翠亨新區再次傳來項目投資的新動向——包括弘凱光電開發、兆邦金融集團金融合作、南良集團金融合作、中山翠亨澳台經貿發展中心、翠亨產學研基地、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中心項目等在內的6個臺灣項目,已進一步明確在翠亨新區落戶的意向。加快平臺建設謀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以空間整合為抓手推動城市轉型與產業升級融合發展,成為該市推動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如何促進城內資源與城外資源加速融合?在解答這個資源分配的方程中,中山市選擇了以平臺建設推動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的路徑。當前,中山市委、市政府正統籌全市土地資源打造東部、北部、南部、中部4個基於產業集群的市級經濟協作區,推動“一鎮一品”向“多鎮一品”“一市多品”轉變。此外,為進一步加強域外市場拓展,該市還開展優化產業轉移園區建設系列工作,總結推廣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園打牌子、派班子、出票子、闖路子、分果子的“五子”建設模式,推動“有生命力”的產業轉移,並加快中山潮州產業轉移園建設,推動中山潮州兩市專業鎮深度合作對接。
  中山還積极參与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目前正推進澳門游艇“自由行”等游艇產業,並積极參与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設,爭創全省與東盟合作示範區。
  強補位
  五大舉措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1—8月,中山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3.98萬戶,同比增長了22.2%,註冊資本金達185.7億元,同比增長156.4%。”這組數據,正是中山市為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實施的“5大舉措”所取得的其中一部分成效。
  要大平臺大項目,亦不放鬆對民營經濟基礎的刺激鼓勵。今年以來,按照政府“強補位”的角色,中山市通過實施商事登記制度後續改革、項目投資體制改革、“助保貸”扶持政策等舉措,在促進轉型升級系列政策的基礎上,積極推行並不斷完善“新三百”、企業上市、總部經濟、兼併重組、上規上限等10多項產業轉型升級新政策,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據統計,通過深化商事登記制度後續改革,中山前置審批事項由186項減少為33項,精簡了82%;在項目投資體制改革方面,通過出台《中山市項目投資建設審批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全市33個單位審批服務辦事窗口將進駐市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集中審批;為促進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中山今年推進實施“助保貸”融資扶持政策,將接近上規上限標準的小微企業納入“名錄庫”,入庫企業可申請辦理“助保貸”並獲得多項貸款優惠。
  目前,中山共有150家骨幹企業和13個產業集群納入“新三百”培育對象;新增十億級企業17家,總數已達129家,提前一年多超額完成原定三年目標;新增上市企業2家,上市及通過發行審核企業23家,40多家企業進入深圳前海等區域股權交易平臺掛牌,累計近2萬家個體戶轉型升級為企業。
  亮點
  裝備製造業掀熱潮:
  第一集群力爭兩年內達到3000億
  通過走出廣東,與嘉峪關市、大理市等地區合作,中山裝備製造業龍頭企業——中山明陽集團實現了高倍聚光光伏發電項目在省外的落戶,再次開拓了市場。去年,該集團在中山的製造基地工業總產值超過130億。
  明陽風電的發展模式前不久得到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的肯定。根據省委、省政府提出在珠江西岸五市一區(珠海、佛山、中山、江門、陽江、順德區)重點打造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的戰略方向,中山市進一步明確了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以光電裝備為重點的智能製造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節能環保裝備、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北斗衛星及應用等六大裝備製造產業。
  結合上述重點產業,中山裝備製造業產業帶正逐步成型,產值與規模已成為中山產業的第一集群。自2013年啟動實施加快健康醫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以來,該市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迅速,成功引進包括深圳理邦儀器、瑞光康泰等9家深圳醫療器械高新技術企業的29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56億元;在衛星及應用方面,中山是解放軍總裝備部和省確定的北斗城市應用示範,在珠江西岸城市中產業發展基礎和發展前景最好,擁有通宇通訊、達華智能、長寶信息科技等一批重點企業,目前正在建設占地5500畝的“中山航天北斗物聯網產業基地”,已引進了廣州星維、深圳賽格、航天智科等10個多項目落戶。
  今年,中山市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產值預計達2000億元。隨著新一輪建設熱潮的掀起,力爭到2017年達到3000億元。
  趨勢
  工業技改投資穩推進:
  前8月比增近八成居珠三角第二
  投資1.2億元引進全自動生產線後,中山諾斯貝爾公司減少用工300人,產能提升40%—60%;聯合光電公司投資1000萬元,引進並聯合研發了機械手40多台,減少用工150人生產效率提高至15倍;華鋒制鎖公司投資1700多萬元對原有設備進行自動化改造,員工數減少925人,人均勞動生產率提高34%……
  這是中山市委、市政府引導企業技改、實施節員增效工程以來的幾個縮影。從2012年開始,旨在通過管理創新、技術改造和信息化手段推動企業科學管理、業務流程再造的“節員增效”工程啟動。中山市出台了包括《關於促進企業減員增效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通過資金補貼、下放技術改造投資備案權限、爭取上級技術改造政策扶持、設市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建立重點改造項目跟蹤制度等途徑,大力推進全市企業技改工作。
  從2011—2013年間,中山全市共有116個技改項目獲得國家、省專項資金扶持,扶持總額超3.4億元占總的11%。從2012年至今,通過技改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累計減少近16.3萬人,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約20%。今年以來,中山工業技改步伐進一步加快,1—8月共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55.98億元,比增78.11%,增速位居全省第6、珠三角第2位。
  中山市經信局透露,中山將在2015—2017年的市工業發展專項資金中設立“中山市技術改造專項資金”,資金額度每年不低於1億元;並將組建技術改造公共服務平臺,可向廣大製造企業提供工業機器人應用展示、體驗、一體化解決方案、專業人才培訓等專業服務,幫助企業實施技術改造,促進傳統製造從“人口紅利”過渡到“技術紅利”。
  聲音
  中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薛曉峰:
  以下深水探礁石的膽氣推改革促轉型
  近年來,中山通過實施“三個一百”、“新三百”、個轉企、發展總部經濟、建設翠亨新區重大平臺、加強科技創新等一系列轉型升級的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區域發展中,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還任重道遠,推動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今後,要以先進裝備製造業提升“中山製造”,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新增長極。為此,中山要拿出下深水、探礁石的膽氣推進改革,要動真格、出實招、求實效,努力實現經濟的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中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良賢:
  提高行政效率爭創全國最優營商環境
  要堅定不移地走優化發展、轉型升級的道路,狠抓實體經濟和項目落地,切實創新專業鎮和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解決鎮區發展不平衡問題,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爭創全國最優營商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產業集群
  成效:在全國知名的產業集群超過10個,如古鎮燈飾等已衍生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已突破百億。
  目標:根據“新三百”計劃,力爭到2015年,努力支持與培育10家百億級乃至500億級大企業大集團,百家10億級企業,10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裝備製造
  成效:2013年,中山全市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企業近700家,今年預計實現產值2000億元。其中,光電裝備產業擁有規上企業92家,2013年實現產值約400億元;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引進和培育了50多家企業,實現產值約300億元;目前健康醫葯產業實現產值超400億元,比增20%以上。
  目標:按年均增速15%的目標,力爭到2017年新增1000億元產業規模;到2020年達到4000億元產業規模,實現產值比今年翻番。
  技改投資
  成效:近2年以來,中山市財政投入專項資金6300萬元,資助重點技術改造147個,拉動企業相關投資逾200億元,促進包括曼秀雷敦、美味鮮、華帝燃具等一批重點技改項目建設。
  目標:根據《關於進一步促進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的實施意見》,中山力爭到2016年技改投資年均增速達15%以上,規上企業累計開展技術改造達70%以上,其中機器裝備投入占技改投資比重逾50%以上。
  撰文:羅麗娟 伍學標  (原標題:開拓創新共譜“珠西亮點”產業 擴容提質塑造“星月同輝”格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q06bqkjk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